
開年連跌兩周!集裝箱航運市場面臨千點保衛戰
新年伊始,集運運價連續兩周下跌,且主要航線全數下跌,不僅創2020年7月底以來新低,更面臨千點保衛戰。隨著集裝箱船停航數量不斷增加,加上進入一季度傳統淡季,集裝箱航運市場回升無望。
根據上海航交所1月1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上周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下跌29.72點至1031.42點,再度呈現兩連跌,不過跌幅較新年首周的4.19%收斂到2.8%,三大長程航線運價續跌,其中歐洲線已經下探1000美元大關。
上周,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30美元至1020美元,跌幅2.6%。遠東到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19美元至1836美元,跌幅1.02%。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36美元至1378美元,跌幅從之前一周的0.63%擴大至2.55%。遠東到美東線每FEU運價周跌20美元至2825美元,跌幅0.7%,只剩之前高位時的20%;歐洲航線因有聯盟縮班、減速,再加上多數船舶繞到好望角、省下蘇伊士運河費用,運價沒大跌;亞洲線則回復到疫情前的運價。
據了解,SCFI指數在2018-2019年間大致在800-1100點波動,2020年起受到疫情影響,缺工、塞港造成全球供應鏈混亂,SCFI指數一路上揚,在2022年一季度曾達到歷史高點的5109點。然而,2022年下半年以來運價長達6個月走跌,僅在去年12月底一度翻紅,曇花一現后新年又連續兩周走跌,業界對后市謹慎看待。
根據德路里(Drewry)的追蹤數據,亞洲到美西、西北歐航線獲利水平正迅速下跌,如果集運公司不加大幅度削減運力,很快會跌破盈虧線。預計集運公司在春節前后停航數量或將創下歷史新高,以便阻止運價跌勢。
業界預估,整體而言1、2月市場表現不會太好,可能要等到元宵之后2月中旬中國工廠陸續復工,出貨會慢慢增加,通常月底、季底都會貨量,比較明顯感受貨量變多可能要到3月。換言之,第一季度淡季集運公司最重要的事,就是通過縮減艙位穩住運價。
有專家也表示,運價已接近船公司平均成本,預測續跌壓力緩和,如果中國市場回暖,運價下跌壓力可望在第二季見到好轉。
業內人士指出,美國部分產品庫存陸續消化,通脹數據稍微下滑,預估再調整一段時日,第二、三季運價或許有機會回升。另外Alphaliner預測,2023年船舶供給增長為8.1%,需求增長為2.7%,不過因新環保法規的執行,許多老船會被淘汰,因此今年實際供需仍待觀察。估計第四季度集運市場有望回歸正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