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與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
2月16日,中國船級社(CCS)青島分社在威海與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青島分社總經理于懷明,威海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理事長譚遠國出席儀式。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海洋工程學院院長、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院長錢宏亮,青島分社副總經理段彥仁,威海檢驗處處長苑金民,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部分項目負責人參加活動。
于懷明表示,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多個科研項目技術先進、前景可期,希望雙方在既有合作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各自優勢,不斷解決船舶行業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深化合作領域,促進拓展升級,提高服務地方船海產業的水平,共同為行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譚遠國表示,CCS是國家船檢“主力軍”,對船海產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與CCS開展合作對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雙方在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深化合作,為地方船海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互惠發展”的原則,協同創新、聯合攻關,共同為推進地方船舶和海洋工程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據了解,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由山東省科技廳、威海市政府、哈爾濱工業大學三方共建,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國家戰略重點規劃建設的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也是“1+4+N”創新體系中“N”平臺之一。
近年來,山東船舶技術研究院實行開放建院,以船舶設計與建造、海工裝備及其配套技術為重點方向,先后與英國、烏克蘭、俄羅斯等國家及北京化工大學、中電、中航、中船等20多家高校院所、技術優勢企業的研發團隊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立了船舶焊接技術研究所、海洋通信裝備研究所、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研究所等內設研發平臺16個,創建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2個,在船海智能制造、探測與通信、先進材料等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研發優勢,成為區域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實施國家、省級科技研發項目26項,入選“泰山學者”青年專家3人;申請發明專利44項,“船舶高效自動化焊接關鍵技術”等成果在港珠澳大橋、中海油海上鉆井平臺、“遠望7號”遠洋科考船、山東核電等重點工程和項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海洋超視距數字通信技術”、“船用全封閉交流發電機”已實現產業化,新增產值50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正在實施“高性能雜化有機硅樹脂的產業化研究”等重點項目5項,其中省重大創新工程3項、市產研院專項資金項目2項,產業化后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