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家航運公司參與!韓國加速推進大型核動力商船開發
2月9日,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與HMM(前現代商船)、長錦商船(Sinokor)、H-Line海運、Wooyang Shipping等4家海運公司,以及韓國核能研究院(KAERI)、韓國船舶與海工裝備研究所(KRISO)、韓國船級社(KR)聯合簽署了核動力船舶及海洋系統技術開發業務協議(MOU)。
該協議的簽署,旨在合作推進韓國核動力船舶及海洋系統技術開發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韓國海運和能源產業的新飛躍。
根據協議,簽約各方決定在海上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SMR)的開發及實證、核反應堆-船舶-海洋系統接口技術開發、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動力船舶、海洋系統技術開發、利用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生產海洋綠氫的技術開發、船舶及海洋-核能系統運營專業人才培養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
簽署此次協議的意義在于,隨著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迅速成為替代柴油發動機的海洋船舶能源,以HMM、長錦商船、H-Line海運等韓國三大海運公司為首的海運界以及地方政府、核能及船舶海工研究機構、船級社等均參與其中,通過大型船舶動力用SMR技術的開發及實證,將為今后的商用化合作奠定基礎。
據悉,簽約各方攜手開發的熔鹽核反應堆(MSR)無需更換核燃料,再加上暴露在外部時自然固化的特性,放射性物質泄漏的可能性較小,特別是其屬于將固體鹽經高溫融化后的熔鹽中混合核燃料物質使用的液體燃料反應堆,不但安全性極高,而且結構也非常簡單,可以進行小型化設計,因此被評價為最適合應用于海洋船舶,因而備受業界關注。
在此背景下,包括歐盟、美國等在內的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為了開發和普及利用核能的環保船舶技術,已經發布了多個中長期計劃。特別是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到2050年將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從2008年的水平減少50%的長期目標,各方推進核能船舶技術開發的步伐進一步加速。韓國政府也在去年10月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咨詢會議上,將應用于海洋及宇宙太空的新一代核能技術選定為12大國家戰略技術,并給予重點培育,相關技術開發正在抓緊進行。
參加簽署此次協議的韓國三大海運公司相關人士一致表示:“實現大型船舶的碳中和,是韓國海運業界今后確保全球競爭力必須解決的課題,也是關系到今后業界命運的問題。”
慶州市政府表示,韓國核能研究院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核反應堆源泉技術,在國內外開設了68家分社的韓國船級社在船舶安全設計領域也擁有先進的技術,希望雙方能將這些先進技術融合在一起,在海洋運輸領域實現重大革新。
慶州市長朱洛榮強調:“核能在海洋能源領域的利用,是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等未來核反應堆的核心開發領域。期待此次業務協議的簽署能成為核動力船舶及海洋系統技術開發的新起點,實現韓國海運和新一代核電產業的新飛躍。”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三大船企也已全面進軍海上浮式核電站以及核動力船舶等海上核能市場。2020年9月,大宇造船與韓國電力技術公司(KEPCOE&C) 簽訂聯合開發海上浮動核電站長期合作協議(MOU),將圍繞海洋核能技術開發、項目開發、項目共同執行等開展合作,搭載了韓國電力技術公司開發的海上小型核反應堆(SMR)BANDI-60的韓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的開發有望進一步加速。
2021年6月,三星重工與韓國核能研究院簽訂《海洋熔融鹽核反應堆開發及共同研究協議》,雙方將在MSR要素技術及熱交換器等相關器材開發、海洋核能產品設計及商業模式開發、性能驗證、經濟性評價等方面進行合作,并進軍以SMR為基礎的海上浮式核電站以及核動力船舶市場,提升在零排放船舶市場上的競爭力。
2022年4月,三星重工又與丹麥Seaborg Technologies公司簽署了利用小型熔鹽核反應堆(CMSR)開發浮式核能發電設備產品的技術合作協議(MOU),聯合開發最大800MW級浮式核反應堆發電設備模型,并推進船級社認證和市場營銷工作。
2022年11月,韓國造船海洋與比爾·蓋茨創辦的美國SMR企業泰拉能源公司(Terra Power)簽訂投資合同,將向Terra Power投資425億韓元(約合3000萬美元),合作開發鈉冷反應堆Natrium技術。自此,韓國三大船企已全面進軍SMR業務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