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億元再訂2艘!俄羅斯持續擴張核動力破冰船船隊
俄羅斯持續加碼擴張核動力破冰船船隊,投資1179億盧布(約合人民幣109.90億元)再訂2艘22220型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
2月2日,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旗下子公司FSUE Atomflot與波羅的海造船廠正式簽署了第六艘和第七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建造合同。其中第六艘計劃今年第三季度開工建造、2028年12月交付,第七艘將在2030年12月交付。
這兩艘破冰船的建造成本將由俄羅斯政府和FSUE Atomflot以50-50的比例共同承擔。建造第六艘破冰船的預計成本約為566.1億盧布,第七艘的預計成本約為613.4億盧布,因此在俄羅斯政府和船東各需要承擔約589.8億盧布資金。
FSUE Atomflot代理總經理Leonid Irlitsa表示:“繼續建造一系列通用核動力破冰船是俄羅斯聯邦北極區域綜合發展的關鍵要素。盡管存在外部因素,但我們正在實施一項計劃,以增加北方海路水域的貨物運輸,F代核動力破冰船是北極項目成功的基礎。在高緯度地區,只有我們能夠在保持商業航速的同時確保船舶的安全布線。”
據了解,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目前世界上動力最強大的破冰船。該型船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3.35萬噸,可以破除3米厚冰層,功率為60兆瓦,航速22節,定員53人,使用年限40年。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裝備兩個RITM-200壓水反應堆提供動力,每個反應堆的額定功率為175兆瓦,為三臺電動機提供電力,每個反應堆驅動一個螺旋槳。這些破冰船被俄羅斯海事登記局(RMRS)歸類為第9型破冰船。
其中,首制船“北極”(Arktika)號于2013年11月開工,2016年6月下水,在2020年10正式投入運營。第二艘“西伯利亞”(Sibir)號在2015年5月開工,2017年9月下水,在2021年11月交付運營;第三艘“烏拉爾”(Ural)號在2016年7月開工,2019年5月下水,預計在今年11月交付。此前,“烏拉爾”號于10月14日離開波羅的海造船廠的舾裝碼頭,開始海上試航。
第四艘“雅庫特(Yakutiya)”號和第五艘“楚科奇”(Chukotka)號均在2019年8月下單訂造,計劃在2024年12月和2026年12月完工。去年11月,“雅庫特”號舉行了下水儀式,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視頻形式出席。
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的建造項目是俄羅斯實現北海航線全年開放戰略計劃的一部分。這些核動力破冰船將沿俄羅斯北極海岸的北海航線航行,在北極為船隊引航。隨著氣候變暖,俄羅斯希望北海航線可以變成一條“迷你”蘇伊士運河,縮短從亞洲到歐洲的航行時間。
自2016年以來,通過北海航線運輸的貨物增長了近五倍,從俄羅斯北極Yamal LNG項目啟動前的750萬噸增加到2020年創紀錄的3297萬噸,遠超2020年預期目標的2900萬噸。Rosatom的數據顯示,去年7月至11月共有100艘船在破冰船協助下使用北海航線,另有30艘船在不借助破冰船的情況下使用航線。
俄羅斯政府早前批準了2035年以前北海航線發展計劃。該計劃包括擴大貨運出口基地及沿海和過境運輸,升級和建造港口及其他基礎設施,以及發展北極貨運和破冰船隊。根據該計劃,到2035年北海航線貨運量應達2.2億噸。
除了正在建造的22220型破冰船之外,俄羅斯紅星造船廠(Zvezda)還在建造更為強大的“領袖”(Lider)號重型核動力破冰船。“領袖”號是第一艘10510型120兆瓦核動力破冰船,船身長205米,滿載排水量7.1萬噸,
將采用兩個RITM 400試驗堆,使其有能力穿越北極最厚的冰層。俄羅斯計劃至少建造3艘同級別核動力破冰船,每艘預計耗資16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