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州造船業重啟出口駛向深藍
2月11日上午11時許,臺州海門港的一處碼頭,隨著汽笛長鳴,由國營海東船廠制造的2000噸油船“泰維爾”輪踏上了遠赴阿聯酋的航程。此次順利交付,也讓臺州造船業迎來了2023年船舶出口的“開門紅 ”。
船舶工業在臺州有著悠久歷史,更有著充分和完備的產業鏈優勢,2022年產值65.4萬載重噸,臺州也是我省第二大造船基地。“久違的感覺!”國營海東船廠黨委書記、廠長李洋鋼激動不已。原來,20多年持續深耕國外市場他們,隨著3年前出口形勢的改變,他們圍繞“雙循環”謀求國內新市場,盡管完成了內銷產值從0到5.5億元的跨越,但仍想找回暫時“停擺”的國際業務,“時隔3年,終于迎來了“泰維爾”輪的交付,也標志著我們國際業務的重啟。”
眼前這艘長79.9米、寬12.6米、雙機雙槳淺吃水船型的“泰維爾”輪,是希臘愛可倫集團公司與國營海東船廠的再度合作。據了解,希臘愛可倫集團公司在阿聯酋東海岸開展石油產品運輸、供給及船舶管理等業務,是當地第二大海上加油公司。
“由于這艘船屬于跨年交付,造船業在前期有著較大規模的資金消耗,如何盡可能減少前期資金壓力,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難題。”李洋鋼說,“多虧臺州海關助企紓困,主動幫我們降本增效,節約了近15萬元的建造成本。”
“結合這類出口特種船舶的建造特點,我們幫助企業辦理了進料加工手冊。在建造過程中,船上所需的進口設備都可以通過加工貿易的方式保稅進口,減少了企業資金的占用。”臺州海關保稅監管科副科長汪安琦說。此外,為幫助“泰維爾”輪順利出口,臺州海關開辟特別通道,安排專人與企業對接,第一時間派員到現場查驗,對船員、船舶備件、物料供應進行核查監管,并辦理“船舶免予衛生控制證書”。
近日,臺州船企紛紛迎來國際新訂單的簽約。臺州楓葉船業新簽訂了2艘裝載1900箱的集裝箱船和1艘8.2萬噸散貨船出口訂單;國營海東船廠與希臘簽訂了4艘8萬噸的電推油化船,訂單值達17億元,是去年全年產值的3倍多……眼下,回暖的國際市場也釋放了新的需求信號,伴隨港口行業綠色發展,臺州船企手持訂單的船型發生了大改變,傳統貨船建造數量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科技型、智能化、多用途、數字化的特種船舶。
“8萬噸的電推油化船是迄今為止臺州接下的噸位最大、單船價值最高的項目,同時采用新型電推技術,對精度、硬件設施、協調性的要求都非常高。”李洋鋼表示,接下來,全廠將全力以赴抓生產,爭取3至4年內完成全部訂單交付,同時也要抓住國際業務的窗口期,搶訂單、創效益、拼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