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六橫船舶修造產業實現華麗轉身
2022-12-06 09:39:32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11月下旬,位于舟山市六橫島的舟山中遠海運重工與挪威穿梭油船船東(KNOT)簽署了第七艘154000載重噸穿梭油船訂單。前4艘系列姐妹船交付至今運營狀況良好,第五艘“DAQING KNUTSEN”號于今年6月20日交付。第6艘154000載重噸穿梭油船預計在2024年10月交付。
圖說:六橫修造船企業船塢。受訪者供圖
船舶修造是舟山六橫的傳統優勢產業。以中遠、龍山、鑫亞等為骨干的六橫船舶智能修造業,今年1至10月實現產值49.01億元,其中船舶修理41.18億元,同比增長28.8%。由于服務周到、通關效率高、技術領先,贏得大批客戶信賴和支持,“回頭客戶”占總訂單六成以上。
近年來,六橫船企營商環境、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該產業逐步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華麗轉身。“之所以有這么多的船只會選擇到六橫來修船,主要是近年來六橫修造船企業集團化運作帶來的品牌效應和長期優質的服務,令客戶的滿意度不斷上升,回頭率也越來越高。”六橫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鼓勵船企充分利用與馬士基、地中海、達飛等國際大型航運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全方位維系大客戶;通過技術改進、方案優化、科學部署,全力配合船東提升船舶維修改裝效率。
“印度”輪是MSC公司旗下一艘5000箱集裝箱船,日前到“中遠海運重工”進行混合式脫硫改裝、球鼻艏換新及外板做硅膠漆等維修。“由于該輪是一條改裝船,設計圖紙與現場多處不符,給施工帶來極大難度。”公司修船管理部經理阮俊杰介紹,公司多部門開展協作,采用“船上工程內場做”方式,將脫硫分段組合成總段及中段,采用岸吊和大浮吊配合安裝方式,大大縮短了船上施工時間,也減少了分段安裝合龍的誤差。
同時,提升船舶智造綠色動能,也是六橫船企訂單源源不斷的又一成因。以中遠海運重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船舶修造數字化指揮中心為依托,建設互聯互通平臺,夯實智能制造基礎;利用光纖通信、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實現船企主要工位關鍵設備數據全方位采集和傳輸。鑫亞船舶構建數智綜合運管平臺,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三維建模、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以“動態數字模型”為中心的數字化修船模式。通過三維GIS綜合展示,實現模擬靠泊管理、三維工具類使用等功能,解決了場所流程割裂、信息表達不完整、重復工作量大等問題,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生產成本。按年修船350艘計算,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約1100萬元。該案例獲浙江省數字經濟“新制造”優秀案例。
近年來,六橫還充分發揮省級船舶修造綠色標準化體系效用,加快推行高壓水除銹、清潔噴涂、污水處理、廢氣收集處置等環保工藝,持續提高“大型化”與“雙高”業務比例,擴大修船業務產能,實現修船產值和經濟效益持續穩步增長。
